Wednesday, November 15, 2017

523. “儒学对美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在北外汉学中心讲座成功举行


20171018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一个亚洲”2017年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国际亚洲文明与美州研究会会长王小良先生做了题为“儒学对美国文化发展的影响”的报告,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管永前副教授主持。
 
王小良教授长期从事中华文明对美国的影响研究,他首先引用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的话,指出“世界的思想界再也不能局限于欧洲和美国”,阐释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具体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文明对美国建国以来产生的影响,包括美国独立、道德原则、公务员制度、农业管理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多个层面。

Monday, November 13, 2017

522. Dr. Dave Wang's Speech Has Been Cited Again


Pierre Beaudry cited Dr. DaveWang’s speech in his article, THE EPISTEM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FILIOQUE published on August 31, 2017. Please read the paragraphs below:



How do you consider the future? That was the question that Benjamin Franklin attempted to solve when he opposed the creation of the Cincinnatus Society  whose intention was to tie down the American descendants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heroes with the glories of the past a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the future. This fallacy was insightfully restated recently by the managing librarian of the Queen’s Library at Laurelton in Queens, New York City, Dr. Dave Wang, who spoke at a Schiller Conference in that city about Confucius and Benjamin Franklin. Wang said: 
 
 

 

“In 1784, after the Revolution, some veterans hoped they could hand down their glories, their titles, to their descendants. They organized the Cincinnatus Society for this purpose. Franklin was not happy about the idea of handing down your title, your glory, to the next generation—that’s the inheritance system, or the aristocratic system of the Europeans, which was just what our Revolution opposed.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Revolution, if we restore the European aristocratic inheritance system? That’s totally wrong. We should adopt the Chinese merit system, and people with talents will be selected to serve the public.”  (Dr. Dave Wang, Confucius and Benjamin Franklin, EIR, April 28, 2017, p. 33. See also Dr. Wang’s blog at http://foundingfathersandchina.blogspot.com/)

The point that Wang was making was precisely to emphasize the fact that the founding fathers had fought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for the purpose of  breaking with the Zeisian oligarchical system of Europe and replace aristocratic inheritance with a government where the citizens and public servants would be fundamentally oriented to the future.

521. Washington regarded Europe as only a sideshow


Washington regarded Europe as only a sideshow that must not divert attention from the permanent strategic interests of the US . He had not wanted to do business with England after the revolution. In October 1783, six months before the Empress of China started her virgin voyage to China, Washington made it clear in his letter to Marquis de Lafayette, a general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and later a leader of the Garde Nationale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at "I do not incline to send to England (from whence formerly I had all my goods) for anything I can get upon tolerable terms elsewhere." Where could the Americans trade for what they needed? His solution was for the newly founded US to develop its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Even before the departure of the Empress of China, Washington had discussed the possibilities of this engagement with people like Ezra Stiles, the president of Yale College. Washington had realized that the American merchants "will carry the American flag around the globe itself, and display the thirteen stripes and new constellation, at Bengal and Canton, on the Indus and Ganges, on the Whang-ho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i-king [Yangtze River], and with commerce will import the wisdom and literature of the East." While the Empress of China was still on her way to China, Washington told Thomas Jefferson that "from trade our citizen will not be restrained".                 

Thursday, November 9, 2017

520. 吉师知名校友王小良博士返校讲学


10月18日,我校知名校友王小良博士返校讲学,期间与我校师生互动讲述了自己多年在美国的经历,和询问了学年几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王小良博士简介:
我校知名校友,美籍华人王小良(王学良)先生1978年毕业于我校英语系,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到美国留学,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现任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并为美国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他从事中华文化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研究,发表了《美国的建国与孔子》《中国是如何帮助美国文化形成的?美国开国元勋与中华文明》等系列论文,阐明中华文化对美国建国和名主制度发展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大学和高中采用为教材。他曾被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邀请讲学。
 
会中期间谈到要将组建中华文化与世界关系的研究中心,各位老师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决定要将吉林师范大学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第一位置。

519. 王小良先生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并作专题讲座

10月16日下午,前来我校参加首届儒学在海外学术研讨会的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教授王小良先生,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并为我校师生作“儒学与美国的建立与发展”专题讲座。
  聘任仪式及专题讲座在我校文法楼215报告厅举行,我校老校长刘家全董事长、吴航副院长、李彦亭总督学、王好学副院长、张如羽副院长等领导及各二级院(部)负责人一同出席,数百名教职工及同学代表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仪式由我校王好学副院长主持。
  王好学老师向全场师生介绍了王小良教授,王教授现任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并为美国圣约翰大学教授,全场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王小良教授的到来。

  王好学副院长介绍完毕后,老校长发表讲话。在讲话中老校长向师生们介绍了举办此次讲座的缘由,他表示在前两天举办的“首届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上,听了王教授关于“儒学与美国的建立与发展”的研究课题,很震撼,所以希望王教授给学校的师生做一场讲座。让我校师生们听到王教授的讲座,正确认识美国的发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美国成功的影响,从而思考如何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希望作为高校的知识分子通过听王教授的讲座,在认知上能有更进一步的提升。最后,老校长向王小良教授颁发了我校客座教授聘任证书并向王教授赠送了书法作品。王小良教授正式成为我校诸多名师中的一员,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再添强大助力。
  聘任仪式结束后,王教授为在场师生作“儒学与美国的建立与发展”专题讲座。讲座正式开始前,王教授表示非常感谢刘董事长给他这次机会,让他给大家讲儒学与美国的建立与发展这个专题。
  随后,王小良教授从儒学给美洲殖民地独立并建国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儒家道德原则建立新的道德帮助初生的美国走上发展的正途、帮助独立后的美国建立和发展民主制度、帮助美国战胜经济危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为走向世界强国奠定基础四个方面剖析了儒学对美国的贡献及影响,使现场师生更清晰地了解了儒学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最后,王好学副院长进行总结,他说通过听王教授对中美文化的研究比较的讲座,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举办这样的讲座是非常有意义的,再次感谢王小良教授为师生们带来的精彩讲座。
  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518. 身在异国情系母校--知名校友王小良回校之旅

 带着对母校发展的关心,带着对母校的感恩之心,王小良博士于2016年10月18日回到母校,在3天的行程中,王小良博士给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师生做了“中华文明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学术报告,就中华文化对美国建国和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与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华文化与世界发展”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校活动期间,校党委书记许才山、校长杨景海、副校长李海波分别与王小良就学校发展、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并对校友如何更地发挥在学校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校友办主任兼校友会秘书长张颖全程陪同。
       王小良简介
       我校知名校友、美籍华人王小良(王学良)先生1978年毕业于我校英语系,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到美国留学,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吉林师范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现任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并为美国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他从事中华文化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研究,发表了《美国的建国与孔子》《中国是如何帮助美国文化形成的?美国开国元勋与中华文明》等系列论文,阐明中华文化对美国建国和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大学和高中采用为教材。他曾被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邀请讲学。

517. 百年征程:中华文明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时间:2016年10月19日(星期三)14:00
地点: 第十教学楼10126教室
主讲人:王小良

 
 
主讲人简介:王小良,美籍华人,197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原四平师范学院)英语系,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到美国留学,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现任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并为美国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他从事中华文化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研究,发表了《美国的建国与孔子》《中国是如何帮助美国文化形成的?美国开国元勋与中华文明》等系列论文,阐明中华文化对美国建国和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大学和高中采用为教材。
 
 

516. 首届“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我校一直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办学中不断增加中华文化的元素,普及国学课程,创办国学社和国学研究院,先后设立“尊师节”、“尚贤节”等,借此弘扬和传承先贤英烈的精神和思想,充分发挥中华主流精神在大学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10月1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联合主办,我校国学院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和陕西昆仑传统文化研究院协办的首届“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来自国内外的十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探讨儒学在美国的融会贯通,共襄盛举。本届论坛共分为开幕式、主题演讲、研讨会、闭幕式及参观张载祠等五个部分,提交了十多篇学术价值深厚的论文,为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视野。
  14日上午,研讨会在我校图书馆西南会议室举行开幕式。著名思想史专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王盛华先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曲阜孔子研究院儒学大家安乐哲先生,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熊玠先生,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王小良先生,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帕特里克•孟迪斯先生,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殿卿先生,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田辰山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助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冯刚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副主任张凯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副主任卞俊峰先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学会秘书长管永前先生等海内外学者,我校董事长、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主席、陕西省孔子学会常务理事长、副会长刘家全先生,我校国学院院长孙见喜先生等出席开幕式。此外还有部分儒学研究学者、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会员代表和我校教工代表一同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王好学副院长主持。

515. 中国文化与今日美国


主讲人简介王小良,美籍华人1978年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原四平师范学院)英语系,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年到美国留学,2000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被我校聘为客座教授。现任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劳瑞顿分馆馆长,并为美国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近年来,他从事中华文化与美国的关系问题研究,发表了《美国的建国与孔子》《中国是如何帮助美国文化形成的?美国开国元勋与中华文明》等系列论文,阐明中华文化对美国建国和民主制度发展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大学和高中采用为教材。

514. 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近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首届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成功举办


出席研讨会的有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美国著名汉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安乐哲,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殿卿,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王小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高级研究员孟迪斯,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田辰山,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董事长刘家全,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助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冯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管永前,以及来自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国学研究会的近百位学者。

513. 国际亚洲文明与美洲研究会会长王小良博士访问我院

2017年10月16日,国际亚洲文明与美洲研究会会长王小良博士访问高级翻译学院,参观国家级翻译实践教育基地、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我院院长兼中心常务副主任贺莺陪同参观。
王小良博士高度赞扬我院软硬件设施与项目运行模式,并对即将启动的陕西文化对外传播工程提出宝贵意见。他表示,地方文化的海外传播应充分考虑潜在读者的兴趣及需求,学术弘扬与文化传播并重,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逐步探索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文化传播模式。
王小良博士现为纽约皇后区图书馆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华文明对美国早期发展的影响,其论文发表于美国、印度、日本等多国学术杂志,研究成果被选入美国大学教材,并受到《纽约时报》、《美国侨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512. 推动儒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2017年10月14-15日,由国际儒联国际联络委员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首届儒学在海外之儒学在美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成功举办。出席研讨会的有美国著名汉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安乐哲,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熊玠,国际儒学联合会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殿卿,美国纽约皇后图书馆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王小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高级研究员孟迪斯,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田辰山,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董事长刘家全,北京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助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冯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管永前,以及来自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国学研究会的近百位学者。

14日上午八点半,研讨会开幕式在现代学院图书馆举行。著名思想史专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先生首先致辞,他以孔子之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与会。他认为,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今日又承担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使命,将为提升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安乐哲先生在致辞中提出,应把儒学作为全世界的文化资源,共同造福全人类的未来。冯刚先生介绍了北外为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提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点在于传播文化精髓、融通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话语能力,依托国学家与汉学家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为世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最后,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董事长刘家全先生发言,他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必然受到其他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今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频繁,儒学作为全世界的文化资源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专家学者们主要探讨了儒学在美国传播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安乐哲先生的发言题目为《论美国的中国:一项半成品》,他认为中西平等对话的时代已经到来。儒家哲学的内涵价值及教育制度,对建设新的世界文化秩序,堪称重大“利好”,今天西方需要克服对“儒学”的误解。西方如对儒学没有兴趣,实则是西方的损失。
熊玠先生的发言题目为《儒学在美国今昔地位与影响》,他认为美国儒学的源头是从先验哲学派到波士顿学派,然后进入美国学界,被汉学家们引入大学校园,与区域研究共同发展,到今日103个孔子学院的建立,儒学的影响已遍及美国。
孟迪斯先生的发言题目为《儒家思想与美国开国总统》,他从中美两个共和国的思想文化共通性出发,探讨儒家思想对美国开国总统的影响。他认为在美国建国之前,儒学思想已经在美国精英中传开,美国的政治思想来源与中国文化有相同的地方。

王殿卿先生的发言题目为《儒家思想与美国开国元勋》,他认为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等对中国历史、文化极为赞赏,孔子思想通过启蒙运动思想家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
王小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儒学与美国的建立与发展》,他认为从儒家思想为美洲殖民地独立提供强有力支持,到开国之父们采用儒家道德哲学建立新美德、推动民主制度的完善,再到帮助美国建立合理的农业管理制度、战胜经济危机,中华文明对美国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容置疑的积极影响。然而,这一段历史至今在中美两国学界和社会中还鲜为人知,需要正本清源的学术研究纠正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知。
田辰山教授的发言题目为《从利玛窦到安乐哲:从一多二元到一多不分的阐释中国》,他认为一多二元是利玛窦的哲学观,并将中国思想附会于宗教意图;一多不分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宇宙观,注重“过程”。安乐哲通过比照中国和西方两个不同的“阐释文化语境”,提出让中国哲学说自己的话,文化之间要交流互鉴,互相学习。管永前副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试论<宋明理学史>在美国的传播与影响》,通过个案研究考察了《宋明理学史》在海外的影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张茂泽教授的发言题目为《论儒家的传播思想》,他认为孔子是文化传播大家,儒家传播思想的特质是人学思想,是人性的传播。
研讨会第二天安排了与会学者发言与互动,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宋逸鸥、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张亲霞、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院长孙见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冯肖华分别进行了精彩发言,其间不时有互动讨论,气氛十分热烈。
在闭幕式上,王殿卿先生提出,用西方观点解读中国文化的时代过去了,应以原汁原味的中国话语传播中国文化,“卸下镣铐跳舞”。他引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之语“中国文化是中国手中的王牌”,认为今日欧洲要向东看,一带一路是欧亚大陆的脊梁骨,中国担负着联通世界的中流砥柱作用。刘家全先生说,从国家成功与否来看,美国是成功的国家。但美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中的文化因素饱含中国文化的影响。
闭幕式最后进行了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刘家全校长向安乐哲、熊玠、王殿卿、王小良、孟迪斯、田辰山、管永前等九位学者颁发聘书,并赠送陕西省知名书法家的墨宝。
本次研讨会将为促进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研究,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产生积极作用。

511. 儒学对美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7年10月18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的“一个亚洲”2017年系列讲座第三讲在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行。美国纽约皇后区图书馆Laurelton分馆馆长、圣约翰大学兼职教授、国际亚洲文明与美州研究会会长王小良先生做了题为“儒学对美国文化发展的影响”的报告,讲座由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管永前副教授主持。

王小良教授长期从事中华文明对美国的影响研究,他首先引用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托马斯·默顿(Thomas Merton)的话,指出“世界的思想界再也不能局限于欧洲和美国”,阐释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具体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文明对美国建国以来产生的影响,包括美国独立、道德原则、公务员制度、农业管理制度、以及法律制度等多个层面。

首先,王小良教授认为儒家思想为美洲殖民地独立提供了理论支撑。他引用丰富的材料,论证出美国开国元勋对孔子思想十分推崇,“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为北美殖民地独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次,王小良博士聚焦美国建国后对于道德原则的建立,认为开国元勋们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将目光投向了儒家道德哲学。例如,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之父詹姆斯·麦迪逊家里有一幅孔子画像,《常识》作者托马斯·潘恩认为孔子与耶稣和苏格拉底齐名,本杰明·富兰克林强调儒家道德哲学对全人类的价值,《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在演说中大力倡导儒家道德原则。这些开国之父们试图利用儒家道德哲学维护民主制度,并且在政治家、科学家、学者甚至一般人士中都产生了影响。

再次,关于中国科举制对于美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早在美国建国之初,富兰克林就曾借用孔子思想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分赃制度”在美国持续了百年,两党腐败现象愈发严重,直至1883年,美国再次回到富兰克林的想法,采用儒家的择优录取制度,确立公务员制度,以消除腐败贿赂,此举为美国民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王小良教授阐述了儒学对美国农业管理制度建立的影响。1934年、1938年美国颁布的两个“农业调整法”,其核心思想就是借用中国的长平仓制度,这一制度为美国战胜经济危机,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走向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最后,王小良博士认为儒家思想直接影响了美国人民对法律的反思。他结合具体案例,指出孟子“人性向善,犹水就下”思想对美国法律的影响,说明了儒家思想发挥的积极作用。

整场讲座中,王教授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学对美国产生的影响,强调认识这一点,无论对国际还是国内都非常重要。讲座结束后,主持人管永前副教授强调了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意义以及王小良教授多年来做出的努力与成果,并鼓励年轻学者继续开拓。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听众踊跃提问,对儒学当代传播情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以及美国的相关制度应用都给予了思考和关注,王小良教授一一详细解答,使大家深受启发。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完满落幕。